aoa信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aoa信息 > 新闻动态 > 84年我提干探家火车上遇见2位女军医分别时她塞给我一张纸条

84年我提干探家火车上遇见2位女军医分别时她塞给我一张纸条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03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纸条

"要是我们连队有你们这样的军医就好了。"

列车在漆黑的夜色中穿行,我望着对面两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军医,不由得感慨。她们刚刚在拥挤的车厢里抢救了一位心梗老人,专业而果断的举动让我印象深刻。

"怎么这么说?"扎马尾的女军医抬起头,目光如炬。

我叹了口气,讲述了去年连队里那个因阑尾炎耽误送医而离世的战友。说到动情处,声音哽咽。

"我叫林沁怡,这是王小梅。"她轻声介绍,"你呢?"

"周国强,刚考上提干,正回家探亲。"

那是1984年的春天,我第一次遇见她们。彼时还不知道,这次偶遇会改变我们三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
"军医工作很辛苦的。"王小梅插话道,"有时候在基层,连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没有,还得自己想办法。"

"那也比我们连队强,连个像样的医疗箱都没有。"

林沁怡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:"有想过提干后做些什么吗?"

"想尽可能改善连队的医疗条件。不想再看到战友因为送医不及时而出事。"

她点点头,眼里闪着光:"也许我们以后还能合作。"

列车在黎明时分到站。临别时,林沁怡塞给我一张对折的纸条,匆匆消失在人群中。

我直到回家才打开那张纸条。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份详细的连队医疗箱改良方案,从基本药品配置到紧急处理流程,事无巨细。最后附了她的联系方式,字迹小心翼翼。

一年后,我如愿以偿提干成功,被分配到大西北一个偏远连队当排长。按照林沁怡的方案,我们建立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。

正当医疗站即将落成时,林沁怡带队来了巡诊。

"久仰大名,周排长。听说你把我的方案用得不错?"她笑着说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我们一起完善医疗站的建设。有时工作到深夜,她累得趴在桌上睡着,我悄悄给她披上军大衣。

然而好景不长,她接到调令要去南疆支援。

"保重。"我只说得出这两个字。

"医疗站的事,别放弃。有问题可以写信给我。"她回敬军礼,转身离去。

三年后,因为一份《基层连队医疗网络建设方案》,我调入军区卫生部。令我意外的是,方案评审组组长竟是林沁怡。

她比三年前更加成熟稳重,军装笔挺,肩章闪亮。

递交方案时,我把她当年的纸条夹在首页。她看到时,眼神微动。

"你还留着这个?"

"一直带在身上,它提醒我初心。"

原来这些年,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。她在南疆推广改良医疗箱,挽救了无数战士;我则在连队实践的基础上,提出了更系统的医疗网络建设方案。

"周国强。"她突然叫我的全名,"还记得当年在火车上说的话吗?"

"记得,我说要改善连队医疗条件。"

"不是这句。"她摇头,"是我说也许我们能合作。"

我愣住了。

"现在,这个'也许'实现了。"她眼里闪着泪光,"而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。"

十年后,我们的医疗网络方案在全军推广,覆盖了边防、海岛、山区等偏远地区。曾经的小纸条变成了挽救生命的利器,简易医疗箱发展成了标准配置。

有时回想起来,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如果不是那次列车相遇,如果不是那张写满医疗方案的纸条,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故事。

更令人感慨的是,一个普通排长和一个女军医的情谊,竟然推动了部队基层医疗条件的改善。这大概就是军人的浪漫吧。

最近,林沁怡和我又坐上了那趟列车。

车窗外依然是茫茫戈壁,风沙依然在拍打车窗。

"你说,如果当年没有那张纸条,会是什么样?"我问。

她靠在我肩上,轻声说:"那我们就错过了拯救更多生命的机会。"

我握紧她的手:"值得吗?这些年的奔波劳累。"

"值得。"她坚定地说,"每一步都值得。"

窗外,戈壁滩上升起了朝阳,金光万丈。

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了多久,而在于触动了多少人的心。一张小小的纸条,承载着两颗赤诚的心,最终改变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命运。这大概就是平凡中的伟大,细微处的感动。

因为有了那些默默坚守的军医,那些始终如一的承诺,我们的军队才能更加强大,我们的战士才能更有保障。这是一个关于责任、梦想和爱情的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。



Powered by aoa信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